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用镜头记录“非遗”影像 ——记上海交大海外

来源: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05 17:5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项目几乎涵盖了当前我国“非遗”名录中涉及到的所有门类。这不仅代表着“非遗”项目的文化资源之丰厚,更说明了上海历史文化的积淀

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项目几乎涵盖了当前我国“非遗”名录中涉及到的所有门类。这不仅代表着“非遗”项目的文化资源之丰厚,更说明了上海历史文化的积淀和传承。但随着现代文明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许多民间优秀“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面临严峻挑战,许多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已经失传或正在消失,许多具有历史科学文化价值的民俗备受冷落和遗忘,许多民间独门绝技后继乏人……

出于对“非遗”项目的热爱和发自内心的责任感,近几年,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摄影俱乐部在这方面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和实践。为了全面科学地采集“非遗”项目资料,忠实地记录各种民俗文化全景,还原“非遗”项目原貌,一群志同道合的会员将镜头指向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上海“非遗”项目并进行专题拍摄,通过逐个建立“非遗”影像档案,使其成为上海历史和文化记忆库中宝贵的资料。通过拍摄者对“非遗”项目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项目的编排和诠释,使作品不但真实还原每个“非遗”项目发展的全过程,而且使其更具艺术性、观赏性,这一过程是上海摄影界对传统文化挖掘的一种新的探索。

一、捕捉“非遗”

作为中国传统的瑰宝,在拍摄“非遗”项目上容不得半点的虚假和失真。为了确保拍摄过程的科学、生动、逼真,为了留下真实反映“非遗”项目本质和原貌的历史影像资料,有如下几个步骤:

1.查资料,定项目,核身份

在确定“非遗”项目拍摄之前,首先翻阅上海“非遗”目录,从国家级、市级、区级中挑选出一些比较容易通过镜头展示“非遗”风采的项目,比如松江的滚灯;一些是传承人年龄已大、濒临失传、急需拯救的项目,比如崇明的扁担戏;一些是政府极力推广发扬的项目,比如宝山的鮰鱼烹饪技艺。在确定拍摄项目后,最重要的就是核实传承人的身份,确认该项目是几代传承人,上代传承人是否还健在,下代是否有传承人,最终确定拍摄的主体。比如,宝山的鮰鱼烹饪技艺的第二代传承人是黄才根,第三代传承人是徐发,最终二代传承人确定三代传承人为拍摄主体,这既体现了师父的高风亮节,也使得“非遗”项目在新人的传承和弘扬下得到更好的传播与传承。

2.走访传承人,了解传承与工艺

与传承人面对面的交流一般需要两到三次,因为深入了解当事人是拍摄的基础。一方面,通过多次的交流,我们取得传承人对拍摄计划的信任,这是尤为重要的。比如,我们在与龙凤旗袍传承人的交流中了解到,由于形形色色的媒体找他们拍摄,导致他们对拍摄已经厌倦,加上龙凤旗袍在市场上已经小有名气,他们起初可能没有非常强烈的意愿接受这次拍摄。当我们说明来意,耐心地分析拍摄的意义后,随着拍摄的不断深入,双方交流的加深,拍摄活动不但获得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而且还主动与我们协商,加入很多我们没有想到的元素,本来预定拍摄三个月的时间结果拍了十个月。另一方面,对项目的内涵和精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特别是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都会对我们制定拍摄计划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比如,演绎崇明灶花的全过程必须从砌灶台开始,然后才能有灶花,可是现在基本上家家都有灶台,谁家愿意为了拍摄而重新砌灶台呢?正当我们一筹莫展时,恰逢重阳节来临,启发了我们为孤寡老人砌灶台的公益行动计划。通过走访相关部门,我们确认一位年近九旬的孤寡老人家里没有灶台,这样崇明灶花的拍摄计划不但得到了圆满的完成,而且还获得了拍摄之外的意外收获。

图1 灶花(拍摄:陈鸣忠、何晓平)

3.编制镜头计划

很多人会认为我们没有必要为了拍几张照片而这样兴师动众,但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正是留下真实反映“非遗”项目本质和原貌的历史影像资料的目的和意义所在。每个“非遗”项目都要根据自身内容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拍摄计划,确定需要拍几组镜头、每组镜头体现什么故事、每组镜头的环境和元素等。比如,在宝山鮰鱼拍摄中,为了体现他们独创的“两笃三焖”红烧鮰鱼新技,传承人从拿锅铲动作到火候控制、从加水红焖到汤汁冒笃,来来回回足足烧了三条鮰鱼,整个拍摄才算完整地记录下来。

4.搭建拍摄环境,选取拍摄地点

演绎历史文化、重现“非遗”魅力是我们拍摄中全力追求的方向,为了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我们都会走访当地的大街小巷,了解当地民俗风情,再把这些元素有机地融入到拍摄中去,从而重现“非遗”当年的风采。比如,为了拍摄罗店彩灯进社区的镜头,我们把联合村作为拍摄的外景地,在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非遗”科普活动,并且请来了当地年过90岁的两位长者为活动加油,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跃然纸上。

文章来源:《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ybjyxyxb.cn/qikandaodu/2020/0805/422.html



上一篇:从“煮沸的水”说起——致作者朋友
下一篇:微小型幼儿园要“小而美”,更要规范有质量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投稿 |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版面费 |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