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刊[05/19]
- ·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征[05/19]
- ·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投[05/19]
- ·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收[05/19]
- ·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数[05/19]
汉语国际教育视域下文化教学的策略和反思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与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来华学习汉语的人数迅速增长,我国已是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对于二语学习者来说,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获得。但是到目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与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来华学习汉语的人数迅速增长,我国已是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对于二语学习者来说,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获得。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汉语国际教育学界还没有制定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大纲,本文认为要遵循语言目标——交际目标——跨文化目标这一规划途径。
泪水顺着面颊流下,老人闭上了眼睛。林志回过头来,水仙芝正望着他。就在目光交接的一刹那,她低下了头。告别老师,林志默默无语,独自走向大堤。一切都是乱的,他想理出一个头绪来。
一、汉语国际教育视域下文化教学的原则
文化教学要根据留学生汉语水平的高低选择相应的内容。初级水平的学习者因为汉语字词认识有限,他们所接受到的文化课程大多在表层文化的体验型活动,如剪纸、汉服、武术、书画等第一级课程;中级学习者所接受的文化内容可以是关于中国历史、国情、经济层面的制度文化;而高级汉语水平学习者,可学习中国文化第三级的中国哲学、儒家、道家、宗教等深层次的精神文化。[1]
国内汉语教学界经过不断总结,梳理,经历了由结构为主到结构功能相结合,逐步形成了“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思路。结构功能教学主要是从实现语言目标,在此基础上学生知道如何得体使用语言,留学生学习中国的语言和文化,最终目的在于学而能用。文化课教学,学习者把中国文化和本国的文化进行比较和解读,从而深化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汉语国际教育视域下的文化教学策略
1.文化教学要为语言教学服务
吕必松先生指出,语言交际文化因素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语用系统之中。在某个角度上语言教学就是一种文化教学。笔者在北京语言大学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是母语非汉语的外国人参加 HSK作文考试的答卷语料库,收集了1992-2005年的年的部分外国考生的作文答卷)发现,当输入“中国文化”的字符串,一共弹出128条作文语料,也就是在他们的作文中直接提到“中国文化”这个短语,从具体内容来看,大多在谈及学习汉语的动机以及自己的兴趣时提及,这也体现了较强的认知度。
2.文化教学中要注重“文化词”的讲授
根据不同汉语能力学习者开设的不同文化类别的课程,要求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教材。好的教材要符合两个基本要求,一是根据教学对象选择教材,二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材。我们主张文化内容特别是文化点的选择和呈现应遵循“多角度、有限定、中外对比、古今联系、不炫不贬”的原则。[7]只有选定好教材,才能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文化课教材的选择一方面要符合二语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围绕教材有选择性地重点教学。如“胡同文化”,在北京的教师可以带领留学生开展实地教学。
(2)维修过剩。即在既定的维护方案下,对运行良好的设备也进行了不必要的维护,浪费人力和物力,降低设备利用率。
(3)交际式。这种方法可加深学生对文化意义的理解,从而进行比较,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教师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目的语文化中进行观察、参与和交流,切实感受文化的多样性和动态性,事实上,除了最初的几千个常用的词语之外,二语习得者的大部分词汇都是通过伴随性习得从语境中学会的,如看电影,参观博物馆等人际交际语境。
如何顺应时代需求,提高图书馆信息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是值得图书馆人思考的问题。新一代智慧图书馆信息系统将消除信息孤岛,使资源的利用更加简单、快捷,让图书馆管理者的决策更加准确、高效。
介于初级汉语学习者的语素意识构建的比较弱,文化词解释可以采用中英互译方式进行,如介绍中国剪纸,剪纸图案里的“红双喜”,可以直接用double happiness来解释图案中的构成内在含义;再比如饮食文化中,春节的饭桌上会有一条鱼被端上餐桌。如何向学生解释这种现象中“鱼”所赋予的文化含义,也需要文化词的解释,解释汉语中 “谐音”的修辞手法,鱼和多余的“余”同音,意指丰收丰富、盈余,“年年有余”作为中国人的一种心理文化意识词而存在。
(2)任务式。这种教学法大多是面向中高级水平学生,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具体任务,学生们分小组,在课后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例如针对“二十四节气”教学,可以让学生分组学习,然后在课堂上开展各自的内容展示。
3.注重复合教学方法的实施
(1)情境式。这种教学法可面向不同水平的学生,尤其是适合初级水平的学生。具体包括使用绘本阅读教学,通过阅读实现看图说话。如讲授传统节日中秋节,可以通过分享绘本和观看视频,获得节日具体情境,也可在节日前后展开实践教学。
复合教学方法,既包含文化词讲授的方法,也是文化课展开的多重实施方法,也是行动研究的一个重要体现。
针对西方学习者的汉字教学,江新认为,应该实施“读写分流,多认少写”的原则。[5]这条原则同样也适用于文化词的教学中,文化词教学要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国别性。教学方法要注重多样性。解释物质层面的文化词含义,可以用直观实物,如汉服、茶叶、陶瓷、中国结,也可以用体验加深感受;解释制度文化词和心理文化词,如“亡羊补牢”“愚公移山”“画蛇添足”等仅解释字面是不够的,可辅助多媒体视频来加深对字词理解。
再以汉服教学为例,首先要解释“汉”这个字,含义是汉民族,而不是汉代。汉服的基本特征,如“交领右衽、长袖宽衣”,面对中高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可以逐一讲解汉字的意思。面对初级的学生,则只需着重强调汉服的“右”边穿着方式。因为“左右”方位名词是可以被理解的常用汉字。
三、教学反思
孙德坤提出,“反思是一种内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一种自我批评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理念,通过这个过程教师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或一些值得深究的议题,或希望对某些方面做一些改变,或尝试一些新的方法。”[6]
1.合理使用教材
坚持“结构第一”的教学原则是由汉语的属性决定的,汉字的构词法就是文化的一个演变过程。语言的结构功能体现在文化词的讲授上。文化词的概念,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文化语言学的学科名称首先是游汝杰在《方言与中国文化》中提出,“文化语言学主要关注语言的文化性质与文化价值”。[2]20世纪80年代,受到文化语言学的影响,中国的外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都接受了“文化词语”,许国璋在 1980年提出了“文化词语与英语教学”,正式提出了“文化词语”(culturally—loaded—words)。[3]广义文化词指的是承载文化意义或者特殊文化内容的词语,深层文化词是文化中比较难理解的部分,因此,反映深层文化意义的词语必须将隐藏于这个词语背后的深层交际文化规约与体现汉外文化差异的关键信息解释清楚。[4]
2.注意国别性
国别性指的是因为不同国家背景和不同文化内涵所带给学生的差异性。如汉字文化圈的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学生与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的国别性差异很大,每个国家又有着各自的国别特征。上文提及北语的作文语料库的“文化”一词,128条语料中39条是日本的学生,26条是韩国的学生,日韩占了一半多数量,其他还有来自泰国、印尼、缅甸等国,以及加拿大、英国等国。教师在具体的文化教学中要注意到国别性,从文化知识讲解入手,最终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明确自我定位
当教师在面对二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的时候,已经是跨文化传播的一个角色。教师需要有意识增强自己的跨文化传播能力,教师传递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本身,更多的是面对多样性文化差异时进行的一个跨文化传播活动。这要求教师有广阔的全球化视角和跨文化意识。
一是注重研究分析,强调成果利用。不断优化经济金融形势季度分析,主体框架涵盖宏观经济和银行、证券、保险等主要金融行业,分析指标逐步由速度型向质量型,由需求型向供给型,由规模型向效益型转换。持续监测政府性项目融资、居民部门杠杆率、房地产市场、银行业资产质量等财政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密切关注与财政相关的金融热点问题,客观评估普惠金融、农业保险奖补政策落实情况,专报材料被财政部采用并报送“两办”。
在全球经济高度发展中,互联网深入到了各家各户,人们可以轻松通过手机获取任何知识,而人们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模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传统的教育模式也面临着互联网大环境下的挑战。所以教育事业也需要与时俱进,教学模式也应该不断升级。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教师应该思考在未来的英语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变化,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产生正是被赋予了新时代的意义,在大学英语课堂上以更全新的视角来指导学生英语的学习。
4.巧妙处理敏感话题
文化课是一个多国文化碰撞的过程,自然也会出现文化敏感话题。随着网络的发达和新闻透明度的越来越高,全球热点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被得知。教师对敏感的文化问题首先应该有认知,对生活禁忌问题也要有明确的认识。对待一些敏感的问题不能回避,但是要注意处理应对技巧,要遵循不偏激和用事实说话原则引导学生,解释文化差异。
汉语国际教育视域下的文化课教学不仅是讲授文化本身,更多是一种跨文化传播活动。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尊重不同文化,理解和适应目的语文化,面对不同文化求同存异,从文化教学原则中找到相应的教学策略,按照结构——功能——文化的教学理念,文化教学中要注重“文化词”的讲授,可以实施“读写分流,多认少写”的原则,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文化教学中可以开展多重教学方法,最终要把文化知识传授转化为跨文化交际能力获得。
[1]王学松.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国文化与跨文化传播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 14.
[2]张公瑾.文化语言学发凡[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
[3][4]赵明.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词语的教学原则与方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7).
[5]江新.针对西方学习者的汉字教学:认写分流、多认少写[A].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6]孙德坤.教师认知研究与教师发展[J].世界汉语教学,2008(7).
[7]李泉,丁秋怀.中国文化教学与传播:当代视角与内涵[J].语言文字应用.2017(1).
文章来源:《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ybjyxyxb.cn/qikandaodu/2020/0519/349.html